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的主要途径,直接威胁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。
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如果不尽早进行母婴阻断,可能会造成胎儿生长发育受限、早产、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,出生的孩子还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。 感染梅毒孕产妇如果不尽早进行母婴阻断,可能发生自然流产、死产、胎儿水肿、胎儿生长受限、围产儿死亡、新生儿窒息等,孩子还可能是先天性梅毒患儿。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产妇如果不进行母婴阻断,孩子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。孩子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90%会发展成为慢性HBV感染,慢性乙肝感染可以导致肝功能衰竭、肝硬化和肝癌。 单阳家庭,是指夫妻双方中有一方感染,而另一方尚未感染。单阳家庭中的阴性方处于“未感染但暴露”的状况,可由于各种原因成为新发感染患者,感染原因可能为不了解性伴的感染情况、未做相关预防措施等。 1、规范抗病毒治疗。治疗就是一个重要的预防途径,通过抗病毒治疗,可以把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数量降到很低。HIV单阳家庭中的阳性一方坚持服药,维持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的状态,可以避免HIV的伴侣间的性传播。 2、避免性行为传播。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,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,在性交过程中会持续分泌体液,而分泌的体液中就可能存在病毒。因此,规范治疗和坚持使用安全套,是保护阴性配偶不被感染的必要措施。否则,有可能导致家庭内的传播。 3、切勿共用清洁用品。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存在艾滋病病毒,如果家属接触患者的血液,可能会患病。指甲钳、牙刷和剃须刀等清洁用品或其他针刺器械在使用过程中,比较容易划破皮肤,具有比较大的感染风险,不能共用。 4、定期检测。男女双方按要求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,积极学习艾滋病基本知识,做好家庭防护,避免交叉感染。 艾滋病单阳家庭是可以生育健康宝宝的。单阳家庭的生育选择,阳性一方接受抗病毒治疗且病毒载量达到持续抑制是HIV单阳家庭备孕的关键。 在男阴女阳家庭,女方接受抗病毒治疗且病毒载量已经控制的情况下可选择体外授精。若女方已怀孕且感染了HIV请在正规医院专业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,仍然有希望能够生育健康的宝宝。 在男阳女阴家庭,选择捐赠精子人工授精可以完全避免HIV传播的风险。如果不接受捐赠精子,也可以在男方进行抗病毒达到持续病毒抑制后,在排卵期进行自然受孕。如果病毒载量检测受限或不可及的情况下,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半年后,在医学专家指导下进行怀孕。 目前尚无预防梅毒的有效疫苗,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。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如私人物品专人专用,不与他人共用剃刀、内衣裤、毛巾等;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,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,避免直接与梅毒患者的血液、精液、乳汁和唾液接触,切断其传播途径;性传播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,因此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。若有可疑梅毒接触史,应及时就医做梅毒血清试验,以便及时发现、及时治疗。 梅毒感染者先抗梅治疗,治疗后每个月做1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,观察是否转阴,转阴后再备孕。若经过治疗后非梅毒检测依然阳性,则由医生判断是治疗效果。治疗失败需重新治疗,血清固定表示非梅检测结果滴度一直不升高可以备孕。如男方梅毒感染,女方尚不清楚推荐梅毒螺旋体血清学相关检测1个月后复查,结果为阴性可以备孕。确诊梅毒感染的妇女接受抗梅毒治疗,建议备孕前梅毒非特异性血清学滴度控制在较低水平,一般低于1:4为宜。孕妇在孕早期接受包括梅毒检测在内的常规孕期检查,如发现梅毒,要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及早采取治疗措施,预防母婴传播的发生。 有乙肝患者的家庭,通常成员之间的日常用品需要严格分开。因为乙肝患者的汗液、唾液、血液以及排泄物都携带乙肝病毒,要想预防家庭传染,应首先避免接触这些传播介质。此外,还要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进行定期消毒,达到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目的。如果性伴侣为HBSAg(乙肝表面抗原)阳性者,建议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及使用安全套。 1、乙肝病毒不会通过父亲垂直传播给下一代。男方感染女方未感染,建议女方检查乙肝两对半,如抗体不足或阴性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后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妊娠。 2、乙肝病毒感染的女性如无肝炎活动,可正常妊娠;乙肝病毒DNA大于2X105IU/ml或者HBeAg阳性,则需要在妊娠28周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;乙肝病毒DNA大于2X109IU/ml,则需要在妊娠24周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,预防感染给胎儿。 3、所有乙肝感染孕产妇,其新生儿都需要在分娩后尽早(出生12小时内)接种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,再于产后1月、6月时接种乙肝疫苗,接种完最后一针乙肝疫苗1-2个月内检查乙肝两对半查看是否感染。
答案是:可以。
艾梅乙早检测、早诊断、早干预,在医学专家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,仍然有希望生育健康的宝宝。